1. xh6388新濠天地

    1. 新闻资讯
      早春三月 健脾养肝顺天时
      行业新闻 2022-03-11 17:45:32 2208

      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

      早春时节,万物复苏,各地已明显开始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。进入春季 ,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 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逐渐从“秋冬养阴”过渡到“春夏养阳”,抓住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 ,为一整年的健康带来良好开端。下面就介绍几个春季养生要点。

      防寒保暖慎减衣

      目前冷空气时有光顾 ,气温有时比较低,常常出现中午阳光和煦,早晚却寒气袭人的情况。这个时节的天气以冬冷尚存、多风多湿、乍暖还寒为特点。

      早春时节应该多了解气候变化,日平均气温在15℃以下就需要注意“春捂”。“春捂”的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 ,重点在于背 、腹 、足底 。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,比如感冒、肺炎、气管炎、哮喘等,做好防寒保暖 ,可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。

      早睡早起以养肝

      进入春季后日照渐长  ,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顺应天时,早睡早起 ,以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 。建议大家不熬夜、不赖床 ,使身体状态尽快适应春天的到来。《黄帝内经》曾说“人卧血归于肝”,意思是说人体在进入睡眠状态时 ,血液归集到肝脏 ,使肝脏得到血液的滋养。每晚应11点前睡觉,保证每晚有6~8个小时的睡眠,中午再睡30分钟左右的午觉,是最管用又切实可行的养肝之法。

      少食酸辣多辛甘

      早春阳气初生 ,是肝旺之时 。因为酸味入肝,具有收敛的特点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,故不宜多食酸收之味,酸梅汁 、橙汁、柠檬汁等酸性饮料应少喝。宜多食辛甘发散、温补阳气之品 ,如韭菜、葱蒜、豆豉 、香菜等。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柔肝、疏肝、健脾的药食,如枸杞子 、郁金、丹参、山药、百合 、银耳、佛手等 。应忌食油腻 、生冷、酸涩和咸辣之品 ,防止助热生火。

      心态乐观勿郁闷

      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 ,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,使气血和畅。肝主情志,因此养肝要从心情和情绪着手,关键就是要保持好心态 ,不宜过于激动、兴奋、躁动、发怒,也不宜情绪低落、常生闷气。要保持乐观积极 ,心情不佳时可多与家人、朋友倾诉,做到恬淡畅达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,力求身心和谐,精力充沛。唱歌、踏青 、练书法等都是舒缓紧张情绪的好方法。

      室外活动宜增加

      随着气温回升,人们应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,接受阳光的洗礼,以加快体内血液循环,促进气血运行 。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,比较适合进行节奏轻柔舒缓的运动 ,如放风筝、散步、慢跑 、打太极、瑜伽以及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,有助于活血通络、舒展筋骨 、吐故纳新。不宜选择太过剧烈的运动 ,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会消耗津液、损伤阳气,还易受风寒。同时 ,还要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。

      预防疾病别放松

      春天是流行病多发季节,许多细菌、病毒都“蠢蠢欲动”,必须做好防病工作 。在日常预防措施中,首先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,摒弃不良生活习惯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,要做到个人防护别放松,坚持防疫“三件套”(科学佩戴口罩 、保持社交距离 、注意个人卫生),牢记防疫“六还要”(口罩还要继续戴、社交距离还要留、咳嗽喷嚏还要遮、双手还要经常洗、门窗还要尽量开、疫苗还要及时种)。

      顺时而食味鲜美

      韭菜被誉为“春菜第一美食” ,其根味辛 ,叶味甘辛咸 、性温 ,入肝、肾、胃经,有壮阳固精、温中行气、健胃提神等作用。俗话说“正月葱,二月韭”,初春的韭菜品质最佳 ,吃起来鲜嫩 、肥美、清香。此外 ,春季气候冷暖多变,适当吃些韭菜还可以辛温驱寒。

      此外,初春还有一样美食不能错过,那就是蒲公英 。蒲公英味苦、甘,性寒,入肝、胃经,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通淋的作用。蒲公英是广受百姓喜欢的药食两用之品,可生吃、炒食 、煮汤、炝拌  、做馅、熬粥等。食用蒲公英,最好选择开花之前采下,将鲜嫩茎叶洗净、沥干 ,蘸酱生吃,略有苦味,味鲜美清香且爽口 。蒲公英食疗价值不凡 ,但过量食用可致腹泻 ,且阳虚外寒、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。

      早春养生小技巧

      艾草泡脚祛寒湿

      早春时节风、寒、湿尚显,所谓“寒从足下生”,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、温经通络,在此时节用于防病保健较为适宜。

      具体方法:取艾叶50g,加适量水,大火煮沸后小火继续煮5分钟,放凉至40℃~50℃泡脚,每次20分钟 。对容易外感、有关节疼痛者非常合适。

      双手摩腹调脾胃

      气候日渐转暖,有些人会出现困倦、疲乏 、不爱动弹的“春困”现象。如果宅居家中,活动减少 ,还容易出现食欲不振、胃肠不适的情况。可以学学简单的摩腹动作,有健脾胃、助消化 、振奋精神的作用,男女老少都适合。

      具体方法 :搓热双手,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 ,以脐为中心 ,分别用掌心沿顺 、逆时针方向各揉50周 。建议饭后半小时或晨起施行。

      早起梳头养气血

      《养生月览》说春天可“每朝梳头一二百下” 。春天阳气有向上 、向外升发的特点,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,代谢旺盛 ,生长迅速。此时节十分适合梳头,可以起到宣通郁结、疏利气血、通达阳气的作用。

      具体方法:早上起床后,舒展一下筋骨 ,再缓缓梳头一百次,人即刻会感到神清气爽。

      搓手心养血保肝

      劳宫穴位于在手掌心,当第2 、3掌骨之间。劳宫穴主血,有凋血润燥 、安神和胃 、通经祛湿 、熄风凉血之功效,所以搓热手心有活血的效果。

      具体方法 :两手伸直,手心相对,上下搓,前后揉,然后两手做“负阴抱阳”的动作(右手包着左手)。晨起后及中午11~13点均可进行操练。

      滚背活动通气血

      滚背动作可以通过对督脉的刺激达到补阳、升阳 、壮阳的目的 ,只要阳气充足就能抵御外邪,正所谓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 。可以在每天早晨滚背3~5分钟,滚完以后会有背部发热、气血疏通的感觉。需要注意的是,颈椎、腰椎疼痛不适者及年老体弱者不适合此动作。

      具体方法:在地上铺一条毯子,地面不要太硬,坐好后双腿弯曲,双手扶住膝盖,重心落在尾骨和坐骨之间(也就是臀部下面) ,将双脚抬起,大腿靠近小腹,保持这个姿势前后摇摆 。

      听音乐调肝理脾

      据《黄帝内经》记载,五脏分别对应五音。角音对应肝脏,其声和而不戾 ,润而不枯,宫音对应脾脏,其声高大响亮 ,长远以闻。

      具体方法:可多听听轻快、明亮、悠扬、恢宏的音乐 ,如《彩云追月》等,具有调肝怡神、健脾和中的作用。


      1. XML地图